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防房產泡沫 亞洲打總體審慎牌奏效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道瓊社14日電】












圖/經濟日報提供


亞洲國家愈來愈傾向使用針對性的總體審慎(macroprudential)措施,因應可能生成的房地產與信用市場泡沫,以避免訴諸升息這種可能傷害更廣泛經濟活動的手段。


在新加坡與香港,限制貸款成數(LTV)比率、課徵交易稅等總體審慎措施,已證明對抑制房市過熱卓有成效,特別是在打擊投機性炒作方面。


紐西蘭去年10月對高槓桿抵押貸款施加限制的舉動,也已收到初步效果:4月房價滑落且住宅銷售比去年同期減逾20%。


豐(HSBC)亞洲經濟研究部共同主管范力民說:「亞洲是(總體審慎政策)領域的先驅」,「初步看來這很成功。問題在於長久下去,這些措施能否比調整利率這樣的正統貨幣政策更有效。」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在亞太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新加坡、香港、南韓、泰國等「經歷大規模資本流入或房市與信用飆漲的經濟體」,也是最密集使用總體審慎政策的國家。


IMF表示,亞洲經歷1990年代晚期金融風暴後,開始發展這類策略,多國後來都採用總體審慎措施。亞洲對這種政策的運用較其他地區頻繁,特別是房市相關措施。美國從金融危機以來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壓低了全球利率,造成亞洲信用爆炸。據摩根士丹利估計,這令亞洲整體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在去年攀抵211%,遠高於2007年的149%。


印度、印尼等高通膨國家,過去一年來數度升息以防範信用泡沫,代價是導致經濟大幅減緩。所以低通膨、高失業率的國家,唯恐升息將推升本幣並削弱出口競爭力,自然轉而選擇針對特定過熱市場的總體審慎措施,以保護金融體系與經濟。


HSBC經濟學家華德與威爾說:「我們從金融危機中學到,央行只專注於通膨目標並不足以維持長期經濟穩定─金融穩定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決策官員的挑戰是在保持低利率的同時,防止資產價格泡沫。」







via UDN房市情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