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人、自然與精神

【建築家/文、圖片來源/蔡舒湉】

當宮崎駿的機械兵垂坐在綠色叢林裡的時候,你大概覺得它是過去某個懊喪年代的狂妄製品,如同沉沒深海的鐵達尼,屬於人類的回憶皆受水草封印,任憑細魚視為無物,只待時間將挫敗的人力啃蝕殆盡;但機械兵終究揮動著手臂再度站起來行走了,一步步鏗鏘的震撼絕不亞於那座飄浮虛空的城。


許多人不禁質疑機械真的能夠捍衛自然嗎?當全世界都在高呼永續發展與返璞歸真,科技建築該如何與原生自然對話?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是消耗與競爭,還是依附與照顧呢?


獲得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家伊東豊雄(Toyo Ito)做了最精彩的實驗與反思,不論是仙台媒體中心、東京表參道TOD'S旗艦店、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台大社科院院館、臺北文創大樓......皆試圖釐清何謂「對自然敞開之建築」,伊東豊雄引用西班牙建築鬼才高第(A.Gaudi)的話語:「站立在那兒的一棵樹是我的老師」,表明「樹也是我的老師」。


2013年11月22日當代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受富邦講堂之邀於臺北文創大樓頂層舉辦「人、自然與精神—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講座 ,「博森設計」潘龍總監恭逢其盛,珍貴的講座記錄,讓我們跟隨潘龍的腳步一同回顧伊東豊雄精彩的大師風采!
















▲「博森設計」總監潘龍。(林福明/攝)
















▲2013.11.22「人、自然與精神—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媒體記者會,由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謝宗哲擔任翻譯,劉軒主持。
















▲「人、自然與精神—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講座於臺北文創大樓頂層舉行,由建築家伊東豊雄主講,建築學者謝宗哲擔任主持及翻譯。
















▲201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伊東豊雄(右)與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謝宗哲(左)。


對應都市均質化,伊東豊雄的自然思潮


日本國際建築大師伊東豊雄(Toyo Ito)生於1941年6月1日,現年73歲,設計理念注重於建築中溝通自然,提出每個建築都該有自己的生命,要做出栩栩如生、自己會呼吸的建築,被譽為「永恆建築的創造者」。


伊東豊雄的設計作品包括長岡音樂廳(1994,長岡市)、仙台媒體中心(2000,仙台)、Serpentine藝廊(2002,倫敦)、TOD's表參道(2004,東京)、ミキモト銀座2(2005,東京)、VivoCity(2006,新加坡)、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2007,東京)、2009世運會主場館(2009,高雄)、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2013,台北)及臺北文創大樓(2013,台北)......等,2005年贏得競圖首獎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目前積極興建中。


伊東豊雄曾說:「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


於講座中伊東豊雄也再次重申,現代主義的建築隔絕與自然間的關係,造成世界上每座現代都市都變成相仿的均質環境,失去本身自明性,模糊的識別性讓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們彷彿於方格內被細分,增加封閉孤獨感。伊東豊雄一直思考如何打開這個困境,幫助人類跟自然有更多交往,他追溯人類最原始的居住狀態「不是生活在樹上或洞窟的嗎?」,在回頭檢視自己的創作時也發現和「樹」與「洞窟」有很大的關係。
















▲臺北文創大樓Taipei New Horizon。(Photo via富邦藝術基金會)


確立「自明性」


◎臺北文創大樓


當伊東豊雄來到臺北文創大樓頂層14樓「臺北文創會所」多功能展演廳演講時,直言對完工後的作品有蠻多地方不是太滿意,伊東重視建築在城市中的存在狀況,他謙卑地反省臺北文創大樓是否與周遭環境及人性有良好的連結關係,建築是否實際符合居民的生活需求。


臺北文創大樓位於信義區菸廠路,基地就在市民大道快速道路旁,周遭有1937年建造的松山菸廠、台北大學與正在建設中的台北大巨蛋,伊東豊雄有感松山菸廠古蹟群是組織當地特有回憶的重要文化財,象徵了昔時世代的生活方式,他決意以調和新舊景觀、創造人性尺度的特色建築環境為概念,重新創造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全新生活方式。


作為以藝文活動為主,並複合購物、飲食、辦公室、旅店等多元機能的新文化型態場地,伊東豊雄在設計中重疊好幾個圓圈創造互動元素,伊東表示自己很在意外在元素,當代社會需要的空間在取消唯一方向性後,有利擴大休閒氣氛,直的建築物相對僵硬,他想利用弧線讓方向性更具彈性,因此設計出的屋頂、舞台、樓層出入口皆沒有方向性,解放了空間封閉感,營造相對理想的物理環境。


綠化也在本案中有卓越表現,在前往表演廳及電影院的入口下沉廣場有挑高兩層樓的地下中庭,大面積的露天植生牆,幽靜清雅。屋頂階梯狀綠帶花園不僅與周圍池塘綠地環境結合,也在逐步向後退縮中塑造綠意向上發展視覺,減低對人的壓迫。節約能源層面,以建築格狀立面塑造遮陽效果,為吸引快速通過的行車,在面向市民大道的立面,伊東豊雄為建築抹上格狀紅橘黃綠繽紛色彩;同時,也利用導光板引進自然光以減少照明設備,各層樓設置排氣窗自然換氣、打造雨水回收系統達到水循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特性。


伊東豊雄認為21世紀都市策略以工作為核心,結合住宿、購物、休閒等各項生活機能,希望臺北文創大樓能做為創造全新都會文明的重要據點。


更多作品


伊東豊雄Toyo Ito

官網:www.toyo-ito.co.jp


※延伸閱讀》

屏除過度設計,純粹本質的展現

集藝術、設計、節能環保於一身的丹麥新地標

日本建築》舒適又安心,最尊重祖先的建築

《日本建築Case Studies》311之後,家,臨時不臨時

想知道更多關於建築的故事嗎?請上綠建築家







via UDN房市情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