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專家論市/今年的房市…溫和緩漲

【經濟日報╱林正雄 (記者宋健生整理)】

林正雄(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業營業保證基金管理委員會監察人)


儘管房市面臨政府打房、年底選舉兩大利空,但在土地取得困難、營建成本上揚、游資充沛等條件支撐下,預期國內房市將呈溫和緩漲走勢,這是健康的現象;但對消費者來說,利空罩頂之際,反而是最佳的進場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第2季或第3季,房價有可能出現5%至8%漲幅,這是因為建築法規的修正,最高容積上限自明年7月1日起,將由目前最高的160%下修為120%(容移例外),土地利用強度變得更緊縮,相對也增加建商的成本。


我要強調,這不是炒房,而是提前預告市場趨勢。不動產業界也不希望房地產價格急速上漲,畢竟房價漲得太快,土地原料相對不易取得;而市場不健康的發展,也會讓業界與政府、甚至消費者造成對立。


換言之,大多數業者都願意配合政府相關調控措施,只不過希望有更周延的配套。


台灣住宅自有率高達88%,這是台灣藏富於民的具體表現,政府要做的是針對12%的弱勢族群,提供他們買得起或租得起的合宜住宅,而非打擊多數房屋持有者。


人為干預對市場只能產生短暫效果,試想如果連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兩國論飛彈危機、國際金融海嘯等重大利空,都無法阻擋房市長線漲勢,近期政府的這些調控措施又怎能影響房市?不當的人為干預徒然造成市場波動,反而不利市場穩健發展。


我也要提醒有意購屋的消費者,房市的多空消息,永遠都同時存在,何時才是最佳購屋時機,沒人能打包票;但從購屋自住的角度來看,房價漲跌並不具意義,重要的是慎選能夠提供永續服務的建設公司。


畢竟房屋是耐久性消費財,包括機電管路、設施維修、鄰里活動等社區事務推動,都需要建商交屋後持續協助,與其花時間考慮何時是最佳購屋時機,不如把握「由小而大」、「由遠而近」、「先求有再求好」、「慎選建設公司」的原則,實現購屋夢想。


至於制度面,政府在制定房地產相關政策時,與各界的溝通管道必須暢通,政策更應具體明朗,對消費者及700萬戶房屋所有人來說,如果稅賦政策不穩定,就會讓市場與業者的經營環境陷入恐慌。


另外,內政部發布,從今年9月15日起取消二類謄本調閱權利,全民將無法從謄本調閱所有權人基本資料;主管機關無視此產業從業人員調查的專業,造成業務執行上的衝擊,勢必嚴重影響產業正常發展。


此法影響共有土地利用或不動產經紀業範圍廣泛,舉凡:零散土地不易整合、相鄰土地無法整併開發、利害關係人保全措施受限、利害關係人權益無法釐清、重要訊息無法忠實傳達、買賣權益交易安全難以確認等。


個資法裡已明定擾民的民、刑事責任及罰責,怎可因為個資法無限上綱,讓不動產原公示主義精神盪然無存。這項政策已成為為國土利用及都巿景觀發展的絆腳石,不只影響房屋與土地買賣雙方的委託關係而已,任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取消二類謄本調閱權利,是漠視專業人士調查的權益,也是因噎廢食影響全民的世紀惡法;我呼籲最後的底線,應該是提供經國家考試合格的經紀人、地政士、律師、估價師等專業人士仍能調閱,以避免日後更多紛爭。







via UDN房市情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