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困難、無法突破的自我、複雜的人際關係、令人身心疲憊的工作壓力……等,從悲觀的角度來看,我們不能否認生活中充滿這些細碎的不愉快,甚至痛苦與難過。然而,可以在冬日的陽光下散步、吃到一塊美味的蛋糕、期待每天必看的連續劇,只要一點點小確幸,又可以充滿元氣、積極面對明天。
宗教,也是如此吧?無論你是否有信仰,一個令人心靈平靜安穩的存在,擁有難以想像的強大力量,足以支撐沉到谷底的情緒。今天要介紹的建築是位於北投的「法鼓山農禪寺」,我們看過了許多國外的教堂、清真寺,台灣當然也有值得讚賞的宗教建築,而法鼓山農禪寺正好榮獲2013年台灣建築獎,在內外觀設計上都極具巧思與想法。
由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主辦的《台灣建築獎Taiwan Architecture Award》,至今已舉辦27屆,其用意在於鼓勵並提昇建築職業水準,進而對台灣社會文化或藝術進行貢獻,因此每年會從多位建築師與建築領域相關單位中,評選新完成的建物、決定入圍者與最終獲獎者。
法鼓山農禪寺雖然是宗教建築,卻以開放式設計博得評審團與一般民眾的好感,獲得今年(2013)台灣建築獎殊榮。打破大家對傳統宗教寺廟的刻板印象,去除宗教符號、加入設計感與對位美學,一前一後的水池與大殿,在水波蕩漾的多端變化與沉靜安穩宛若磐石的廳堂對比下,動靜皆宜、虛實間充滿無可取代的自信坦然。
從小小的農舍為出發點,聖嚴法師自30多年前接任農禪寺後,不只致力於宣揚佛法,也將寺廟發揚光大,延伸建設出層層鐵皮屋、臨時道場,至今擁有一方水池,在陽光映照之下的樓閣蛻變成景觀道場。
歷史建築「入慈悲門」三門位於大殿入口處,由於參加共修的人日漸增加,原有空間不敷使用,1983年決定在農舍後方加建大殿,於是,農舍後院成了大殿前院,入慈悲門成為信眾前往大殿的入口。
▲連廊是進入大殿的主要通道,以兩側不對稱、兼具透光與隱蔽作用的門牆,形成層次細緻分明的灰色空間。踏入農禪寺,便自然收攝起浮動的心,潛沉定靜。
以回收雨水為主要水源的水月池,猶如一面明鏡,隨著風、雲、夕陽、月光的變化,呈現不同的池面風采,提醒觀者,世事虛幻無常,如空花水月,毋需執著。
▲造型簡約、堅實的大殿,展現頂天立地、屹立不拔的氣勢;走進其中,地板和牆面構築而成的空間,透露出古樸莊嚴的沉靜和震懾魄力。大殿西側牆面流瀉下的《心經》經文,隨著自然光影變化,安撫著浮動的人心。
▲大殿佛像為白玉釋迦牟尼佛,寧靜安詳,端座在須彌座上,其無言的威德震懾著入殿眾人的心。
▲金剛經牆是模仿直條木紋,水刀鏤空切割而成。全經五千多字,共用了一百零六片板材,垂掛在L型建築牆面上,宣說直指人心的禪宗教法。
從面臨拆遷到成為歷史建築,農禪寺走出自己的路,在設計與建築之間依然存在著尊敬與莊嚴,這是一種傳承的突破。如果說,連寺院都能擁有設計感,還有什麼是不能被挑戰的呢?
法鼓山農禪寺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大度路112號、大業路65巷89號
電話:02-2893-3161
網址:http://ncm.ddm.org.tw/
※延伸閱讀》
建築語彙在室內蔓延,創造寧靜滿溢的生活場景
充滿陽光和植物的綠建築—ANH HOUSE
安全感指數破表的Safe House
海洋風辦公室,我也可以成為海賊王!
想知道更多關於建築的故事嗎?請上綠建築家
via UDN房市情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